引力波探測 中國沒有缺位

中部倉庫近日央視首次揭秘瞭我國引力波探測計劃,這一神秘研究再度走入國人視線。談到引力波,很多人的問題從“引力波是什麼”,變成瞭“諾獎已被國外摘得,我們為什麼還要探測引力波?”“發現引力波隻是開始,引力波研究還有一大波‘諾獎’在等著被摘取。”科技日報記者近日在我國目前唯一的引力實驗研究基地——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見到瞭我國著名“引力院士”羅俊。今年是“引力中心”值得紀念的一年,它已走過35年歷程,被國際同行贊為“世界引力中心”。與“引力中心”共同走過的羅俊說,在這一國際大科學領域,幸好中國沒有缺位。推開不同的窗,看到不同的風景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主任塗良成介紹說:“LIGO探測高頻段引力波,我們探測低頻段引力波,LIGO探測的是短時間的引力波,我們探測的是連續的引力波,可以持續驗證。我們是對一個天文已經觀測到的雙星台中裝卸櫃服務 系統進行觀測,把我們的實驗設備調到相應的狀態,對準它來檢測引力波信號,而非短時間的。”低頻與高頻的區別就是大傢看到宇宙不同的物理現象和物理進程。不同的頻段是不同的窗口,不同的頻段沒有先進落後之分,就如同你推開不同的窗看到不同的風景,不同頻段的引力波探測將看到不同的天文事件。低頻引力波反映出來的東西更多元更豐富。高頻引力波則大多是宇宙中更極端的事件,需要大質量的天體非常劇烈運動才能產生,通常隻有中子星或黑洞等天體相撞。然而,宇宙中更多的天文事件不是這種極端事件,往往是兩個星相隔較遠繞行,持續長時間運動。“這個頻段有很多宇宙演化過程,有豐富的物理、天文學現象。”羅俊坦言,當初選擇這一頻段,也是經過瞭細致的考慮。引力波研究比肩美國“阿波羅探月計劃”2013年,羅俊和團隊探討並提出“天琴計劃”時,全球科學傢仍未探測塑膠射出成型到引力波;而LIGO團隊確定瞭引力波的存在,“天琴計劃”意義就更加重大。“這個領域有一大波‘諾獎’,但我們不是為拿獎才去研究它。”羅俊說,這項基礎研究會帶來一系列關鍵技術突破,如精確測量地球重力,使我們更加深刻地瞭解地球水資源、礦產資源的分佈與變化。羅俊說,引力波研究可比肩美國“阿波羅探月計劃”,是太空、外太空研究的制高點,中國必須有一席之地。“天琴計劃”是由三顆全同衛星組成一個等邊三角形陣列,天琴的衛星將在以地球為中心、高度約10萬公裡的軌道上運行。“天琴計劃”一直在邊建設邊積累,已經做瞭20多年的技術儲備。正因有幾十年的積淀,在談到歐洲類似的空間引力波探測項目LISA將於2034年升空時,羅俊說:“我們很有可能會走在他們前面。”雖然有信心,但羅俊仍希望國內相關研究推進力度能再大些。“天琴計劃”龐大,要1塑膠射出成型加工5至20年研究時間,國內已有十多個大學和研究院所參與。羅俊說,應該把它上升為一個國傢計劃的科研行為,應該得到國傢層面的支持。今年3月底,天琴空間引力波探測科學目標研討會在珠海召開,項目組不同課題的負責人介紹瞭最新研究進展。相比此前的引力波探測研究遇到的種種困難,羅俊認為,“天琴計劃”還需要很多方面的技術和人才,包括物理、材料、光學、航空航天、自動控制、機械、精密測量等等。國傢對基礎研究的重視程度與投入前所未有,而且做“天琴計劃”是一群科學傢的興趣,如果能列入國傢大科學工程,就可以把科學傢的興趣和國傢的需要很好地結合起來。羅俊說,德國、意大利、法國的頂尖教授也希望能參與其中。“天琴計劃”將成為中方主導的國際合作項目,集聚全世界最優秀的科學傢朝著同一個目標努力。來射出成型源:科技日報

source:https://www.oemao.com/news/show-21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