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制變革全面展開 制造業”雙創”生態初步形成

均質機
定量泵浦
堆高機
堆高機
真空包裝機
進入2018年以來,制造業雙創平臺建設步伐加快,研發設計能力、制造能力、孵化能力開放成為雙創平臺建設的主旋律,研發設計加速向協同化、動態化和眾創化轉變,工業生產加速向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務化轉變,“平臺+基地”助力地方雙創特色化發展,融合協同共享的雙創新生態初步形成。進入下半年以後,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支撐、以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為主體的雙創生態將初步形成,助推國有企業深化內部改革和機制創新,“以人為本”的雙創機制變革全面展開,新型勞務關系、薪酬制度和組織架構將加快建立,雙創企業大力佈局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領域。“雙創”平臺應用日益深化2018年上半年,在制造業“雙創”平臺試點示范項目的引領帶動下,各類行業企業聚焦要素匯聚、能力開放、模式創新、區域合作等四個領域,加速推進“雙創”平臺建設。中國鋁業、河南眾品等企業積極建設面向企業內部和產業鏈上下遊的“雙創”要素匯聚平臺,促進面向生產制造全過程、全產業鏈、產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交互和集成協作。首鋼集團、TCL集團等企業以促進全社會研發、生產、孵化等制造資源和能力開放的在線化、市場化為重點,集中打造大企業創新創業要素和能力與中小微企業需求精準對接的“雙創”平臺。美的集團、徐工集團等企業依托“雙創”平臺建設,推動研發主體從研發部門向跨部門、跨企業轉變,研發流程從串行向並行轉變,註重工業生產向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務化轉型。豬八戒網絡、華立集團等企業與地方加強合作,推動“雙創”平臺在產業集聚區落地,帶動園區經濟快速發展。截至目前,制造重點行業骨幹企業“雙創”平臺普及率達71.5%,中央企業建成各類互聯網“雙創”平臺121個,為超過200萬中小微企業提供創新創業服務。“雙創”平臺正成為技術聯合攻關和人才培養的高地、資源協同與供需對接的核心載體。“雙創”模式紅利加速釋放目前,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將“雙創”平臺建設重點從資源要素的數字化、在線化轉向制造能力的開放、共享和協同,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創業孵化等能力交易服務日益豐富,基於數據驅動、供需高效匹配的平臺型、共享型制造模式正在形成。一些企業註重研發設計工具的開放,如太極公司搭建瞭研發設計及仿真能力開放共享雲平臺。一些企業註重制造能力的開放,如沈陽機床通過i5智能裝備、WIS智能車間管理系統及iSESOL雲平臺。一些企業註重創業孵化能力的開放,如TCL集團通過孵化能力開放平臺。當前,“雙創”平臺與企業生產制造全過程、全產業鏈、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融合日益深入,新產品、新創企業大量湧現,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和商業模式實現全方位創新,匯聚成為制造業“雙創”發展新動能。在研發設計方面,一些企業通過“雙創”平臺,更便捷地獲取和使用內外部創新資源,打破傳統的研究開發、產品研制、成品制造、市場銷售的線性鏈式創新流程,形成要素整合、優勢互補、研發協同的網絡化創新范式,如萬向搭建瞭Romax電驅動研發基礎平臺。在生產制造方面,一些企業依托“雙創”平臺,推動企業間研產供銷、經營管理與生產控制、業務與財務全流程的無縫銜接和綜合集成,促進企業間的價值鏈整合,更加有效地動態感知和實時響應消費者需求,打造新的盈利點和轉型方向。“雙創”高地快速崛起隨著“雙創”示范基地、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基地示范城市、國傢級大企業“雙創”示范區等區域性“雙創”探索實踐的逐步深入,各類“雙創”平臺成為各類基地引導資源集聚、開展精準服務、助推中小企業成長、加速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引領帶動瞭地方經濟創新發展。一些基地著力於發展基於平臺的“雙創”集約式綜合服務體,如河南洛陽高新科技企業創業示范基地就搭建瞭“雙創”綜合服務平臺。一些基地依托企業主導的“雙創”平臺打造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生態圈,如海爾的“海創匯”平臺。一些基地著力於推動基於“雙創”平臺的產學研合作,如長沙智能制造研究院與400餘傢軟硬件核心企業合作共建工業雲平臺,實現科研成果從研究到產業、從技術到市場的有效轉移。在中國制造企業“雙創”發展聯盟等一批創新戰略聯盟的大力推動下,開發者大賽、“雙創”成果展、“雙創”宣傳行等活動蓬勃展開、成果豐碩,推動創新創業的理念和思想到達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在全社會形成“創業可以成為生活方式、創新可以成為人生追求”的良好發展態勢。工業互聯網加速制造業“雙創”升級隨著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實施落地和應用深化,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基於工業互聯網平臺整合“解決方案提供商+應用開發者+用戶”創新資源,推動工業知識生產與擴散、培育海量開發者市場,為資源高效整合、產業協同創新、應用快速迭代的制造業“雙創”升級發展奠定瞭基礎,如三一重卡依托樹根互聯工業互聯網平臺與東方國信依托Cloudiip工業互聯網平臺等。預計下半年,將有更多大型企業同步開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和“雙創”,以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撐“雙創”資源匯聚和能力升級,以“雙創”機制促進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發展。一方面,企業基於工業互聯網平臺將行業原理、基礎工藝、業務流程、專傢經驗等共性技術知識代碼化、組件化、模型化,以數字化模型的形式沉淀並開放共享,加快工業知識的復用、共享和價值再創新。另一方面,基於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創業創新資源要素的泛在連接、彈性供給和高效配置,使創業創新的成本更低、速度更快、效率更高。“雙創”推動國企混改步入快車道伴隨著中石化、東航、聯通、中鐵總等31傢第三批國企混改試點的相繼落地,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通過“雙創”推動資本結構調整和機制創新,促進與各類社會資本的融合發展,探索出一條國有資本存量優化、“雙創”利益增量擴張、小微經濟紅利共享的混改新路徑。一方面,通過“雙創”盤活優勢閑置資源,有效放大瞭國有資本帶動非公經濟發展的“軸承”作用。另一方面,通過鼓勵員工“雙創”激發內生活力。預計下半年,將有更多的國有企業借力“雙創”,通過創業孵化、創投基金、研發資源共享、技術服務支撐等多種形式,推動資本結構和生產經營模式的加速轉變,實現從點的突破逐步轉變為系統創新能力的整體提升。同時,依托開放的“雙創”平臺,大企業與中小微企業間的資源協同和供需對接日益緊密,價值創造方式正從線性的價值鏈提升走向網狀的價值網絡構建,大中小微融通發展的格局正在形成,如富士康的“富士康雲”工業互聯網平臺與三一集團的太陽谷雙創平臺和產業賦能平臺。預計下半年,大中小企業之間將從以供應鏈為紐帶的淺層次協同協作演化為基於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深層次融合融通,多主體參與、融通式發展的制造業“雙創”格局將走向縱深。“雙創”機制變革全面展開在“雙創”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個體基於互聯網平臺自由擇業,更深層次地與企業交互協作、融入企業創新。同時,企業更加註重個體潛能的發揮,通過分權賦能等方式不斷增強個體的獨立性、創造性和自主性,組織開始下沉,傳統組織架構顛覆。在此背景下,企業紛紛開展“以人為本”的制度環境建設,使人人都有通過創新創業實現自我發展的機會,使企業能夠通過支持人人創業創新實現自身成長。近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出臺《關於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通過在職、掛職、兼職、離崗等方式創新創業。6月,在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指導下,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中國制造企業雙創發展聯盟等聯合發佈瞭《制造企業基於互聯網創業創新實施指南》,鼓勵“雙創”企業加快建立以人為本的新型勞務關系、薪酬制度和組織架構,推動基於互聯網的創業創新。預計在各類政策和領先企業實踐的引導下,今後將有更多的企業開展“雙創”機制變革的有益探索,通過加快完善勞資關系、勞動關系,建立以貢獻為標準的新型薪酬制度,推動組織架構平臺化自組織轉變,以創業帶動創新,以創新支持創業,打造參與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競爭的新優勢。佈局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領域當前,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制造業融合走向深入,越來越多的企業圍繞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依托“雙創”匯聚的產業資源、專業人才、風險投資等,競相開展智能芯片、智能網聯汽車、工業機器人、智能產品等領域的創業創新。大疆無人機、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等致力於基於人工智能的無人駕駛技術產品研發,已構建起一定的品牌影響力;寒武紀科技與中科曙光合作推出全球首款基於寒武紀芯片的AI推理專用服務器Phaneron,為全球首個人工智能手機芯片華為麒麟970(Kirin 970)提供瞭強大的人工智能處理能力;圖靈機器人、李群自動化等致力於人工智能、機器智能等技術應用,開拓瞭我國高端工業機器人創新發展空間。毋庸置疑,在各類獨角獸企業蓬勃發展的帶動下,將有更多“雙創”企業投入到融合領域,積極引導資源要素向融合領域集聚,集眾智匯眾力,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

source:http://www.indunet.net.cn/staticpage/20181130/11303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