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交警用無人機執法引爭議_茶葉罐

※連續封口機購物網-不怕你比價,就怕你買貴!

 封口機就是指在包裝容器盛裝產品後,對容器進行封口的機械。製作包裝容器的材料很多,如紙類、塑料、玻璃、陶瓷、金屬、複合材料等,包裝容器的形態及物理性能也各不相同。

  無人機抓拍道路違停。南寧交警供圖

  交警操作無人機進行拍攝。南寧交警供圖

  “開車還敢違停嗎?連無人機都加入抓拍違法行列了。”2月28日,一則網帖熱傳,文中指出,僅2月,南寧利用無人機,就查處了438起違停。

  處罰力度加大和執法範圍的延伸,引起不少當地車主的警惕。

  新京報記者檢索公開資料發現,濟南、寶雞、海南等多地已陸續將無人機應用到了城市交通管理當中,對開車玩手機、違停等行為進行抓拍。

  有聲音指出,執法中引入新科技、新技術,體現執法部門創新,但“執法覆蓋面能否全域覆蓋”“所拍畫面清晰度是否會對處罰判定產生影響”“飛行過程中如何保障安全性”等由此衍生出的問題,也引發了討論。還有專家學者指出,無人機航拍執法,還可能會侵犯到個人隱私,無法做到安全、規範操作。

  利用無人機南寧一個月拍違停438起

  2月27日,南寧市長虹站北三支路口,顯眼位置被豎起了“嚴禁停車”的指示標誌。一輛牌號為“桂A9××66”的機動車因為違停,被正在上空執法的無人機拍了個正着。

  3月1日,新京報記者從南寧交警部門證實,前不久,該市首個無人機“邕城飛鷹”小組,已正式入編南寧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七大隊,對違停、駕車撥打電話、不系安全帶、不禮讓斑馬線等違法行為,進行抓拍。

  新京報記者從南寧交警部門獲得的一份文字材料显示,在2月份上千份“違停罰單”中,交警七大隊利用無人機,查處機動車違法亂停438起。

  3月1日,南寧一位車主蔣先生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己就曾因無人機被開出過違停罰單,“沒看到貼條,就打電話諮詢,得知是無人機拍的”。

  蔣先生對這樣的執法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擔憂,“拍得不清晰或者監控不到的,豈不是就可以逃之夭夭,公平性得維護住,才能讓人信服”。

  南寧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七大隊副大隊長謝陸軍接受採訪時表示,無人機執法,處罰不是目的,重在震懾。

  多地將無人機運用到執法領域

  新京報記者檢索發現,無人機在全國各地,正被政府部門越來越多地運用到了執法領域。

  濟南主要是對司機開車玩手機、打電話行為,進行抓拍。公開資料显示,2018年7月31日上午7點,濟南交警隊4架無人機首次亮相配合執法,半小時內就抓拍到5起違法行為。

  海南在今年春節,面對遊客來往度假出現的繁忙交通路況,開展了無人機覆蓋執法。2019年2月2日,海南省公安廳交警總隊啟用無人機開展空中巡邏執法,延伸執法覆蓋面,共計抓拍到130起交通違法行為。

  在寶雞,無人機被用來抓拍違反限行規定的車輛。2019年2月27日10點30分至11點,寶雞交警啟動無人機現場抓拍違反限行規定車輛,半小時內拍到四輛。

  有網友認為,新科技、新技術的運用,體現執法部門的創新,自然可喜。但一些網友也擔心,隱私和安全存在隱患。

塑膠射出成型技師工作甘苦談

一間在新竹耕耘超過20年的塑膠射出成型公司,初期以硬質pvc起家與模具開發設計;
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新觀念、新技術、新設備的不斷加入。
亦得因需應各界之需求,運用了管理。技術達到每個客戶希望的目標。

  網友“若風”表示,“無人機拍到個人隱私算不算違法?”網友“雲中仙”則指出,無人機在執法過程中,掉下來砸傷人責任該怎麼算?

  ■ 追訪

  無人機被引入城市交通管理,新執法手段受到關注同時,也引發相關討論。受不同省區市空域限制政策影響,執法覆蓋面能否做到公平公正,是否存在“執法盲區”,以及影像清晰度是否會造成對執法結果的影響等,均曾引發廣泛討論。

  3月1日,南寧交警支隊第七大隊工作人員接受記者採訪,就相關問題給出解答。

  作為執法依據,畫面清晰度能否保證?

  南寧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七大隊一李姓指導員介紹,無人機抓拍違停操作,是在飛行時錄一段視頻作為證據,交警再對視頻進行截圖,“交通平台審核通過後,才會錄用作為證據。”

  該指導員還表示,“截至目前來說,我們的證據鏈比較完善,還沒有接到過被罰車主的投訴。”其強調,凡是在禁停路段停車,不管車內有沒有人,都無法改變違停事實。

  3月1日,第七大隊一工作人員稱,從無人機拍攝的畫面,能清晰地看到違法亂停車輛的車牌號。“現在攝像頭的清晰度都很高,技術問題可以說並不存在。”

  該工作人員表示,無人機抓拍並非“一拍了事”,無人機傳回的數據,後台還將進行人工辨別,最大限度減少誤判率。

  無人機執法時有無禁飛區和高度限制?

  隨着科技發展和民用微輕型無人機的普及,讓這一工具走進不少家庭。何時可以飛行,如何飛行,高度和適飛區域如何限定,引發一系列討論。

  無人機在執法時是否會受到限制?上述李姓指導員告訴記者,確實存在一些禁飛地區,如南寧市火車東站、飛機場和部分黨政機關,“無人機到了禁飛區域,就得飛回來”,因此,無人機的執法覆蓋範圍無法做到面面俱到,而這些客流量較多的區域只能靠交警執法。

  “使用無人機抓拍取證的效果還是比較好的,通過科技化手段,解決警力不足的問題”,李姓指導員說,他們仍在挖掘無人機的其他功能,“想將無人機功能擴大化,如事故現場的處理,以及今後與我們的分中心,實施遠程監控等。”

  ■ 聲音

  “利用無人機執法需警惕侵犯隱私”

  據了解,2013年11月,中國民用航空局下發了《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管理暫行規定》,被業界普遍認為邁出了無人機規範管理的第一步。從2014年8月起,我國已經開始對無人機駕駛人和無人機培訓機構頒發相應的執照。

  3月1日,中國政法大學傳播學研究所副教授朱巍認為,無人機目前應用廣泛,使用無人機可能涉及隱私問題,雖然是政府部門用於執法,但不少市民仍擔心,無人機的運用,對市民的安全和隱私都有威脅。

  “部分地方有無人機飛行管理規定,對無人機的飛行區域、飛行高度均有限制。”朱巍指出,機場附近、重要的辦公區以及高校等地,無人機不能去,“不能為了拍罰單把所有老百姓都監控了”。

  朱巍認為,使用無人機抓拍違法行為,同時存在風險。“有些無人機能飛到三四百米,涉及航空問題,一旦發生碰撞,非常危險。萬一墜毀了,往地上掉可能會砸到人。”朱巍還指出,無人機受干擾很大,出現故障后,隱私安全與技術安全可能無法保證,因此,他表示,無人機的飛行要符合當地管控制度。

  此外,有業界人士指出,相對於目前無人機市場的火熱,無人機監管方面還是遠遠不夠的,政府應儘快明確相關的執法機構和監管部門,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市民的安全和隱私。

  昨天,中國航空法律服務中心首席專家張起淮告訴新京報記者,雖然此前有相關暫行管理條例出台,但就目前國內無人機使用現狀而言,是遠遠不夠的,比如生產、銷售的行業標準,以及監管、使用規範等,不斷有聲音呼籲制定對無人機的專項管理法規,“此外,無人機的使用,還會受到空域管制、飛行禁區等方面限制,全國尚無統一標準,已有辦法也待進一步明確、細化”。

  新京報記者 李一凡 實習生 曹夢怡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societynews.cn/html/xw/sh/,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各種精緻鐵盒包裝茶葉罐、禮品罐,增加商品收藏及實用性。

鴻和興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在台灣專業生產茶葉罐、奶粉罐具有領先地位的光華金屬所投資組織成立的一家專業製造包裝材料之馬口鐵罐製造廠,延續光華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30多年來一貫秉持的專業、品質、服務、效率為各大客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