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50載 陜鼓新起點聚力再出發

L夾
滑鼠墊
悠遊卡套
L型資料夾
L夾
從1970年第一批支撐工業發展的30臺通風機產出,到如今節能環保產品軸流壓縮機實現全球產量第一;從大型裝備技術的一系列自主創新突破,到整合全球資源開發“專業化+一體化”的能源互聯島技術和方案;從單一產品制造企業,到智慧綠色的分佈式能源系統解決方案商和系統服務商,其綠色技術以及系統方案和系統服務已遍及國民經濟各個領域。這個中國工業領域的優秀企業,以敢闖敢幹的勇氣和自我變革的擔當,實現瞭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掀開瞭推動中國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新篇。大河流日夜,慷慨歌未央。9月28日,是陜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鼓”)50年廠慶的日子。她,凌雲壯志;她,風雨兼程;她,正在路上。圖為新廠志和文化讀本發佈儀式。兩個轉變 勇當時代企業作為上個世紀60年代在西安臨潼荒灘上建立的一傢國有企業,陜鼓在計劃經濟時期也曾經有過不少閃光的經歷。然而到瞭上世紀90年代,隨著我國初步建立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開放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中國進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的時期。此時不僅陜鼓,整個中國的裝備制造行業都面臨這樣一種形勢:國外先進裝備企業紛紛搶灘登陸中國,國有企業的經營業績下滑,利潤薄之又薄,此時的陜鼓也隻能“保吃飯”。然而,陜鼓人沒有在這樣的逆境面前退縮,他們意識到,繼續走傳統的拼體力、拼設備的制造業老路,隻能成為國際企業的廉價加工車間,賺取微薄的加工費。企業要發展,就必須擺脫同質化競爭,走出一條差異化的發展道路。由此,陜鼓經過多方考察,深入思考,2005年,陜鼓確立瞭制定瞭全新的發展戰略:“兩個轉變”發展戰略,在“有所不為、有所作為”中,以客戶為界,聚焦高端核心能力建設,實現業務的同心圓放大。並在發展轉型發展過程中,形成瞭“能量轉換裝備制造、工業服務、能源基礎設施運營”三大業務板塊,實現瞭“源於制造,超越制造”。從那時起,陜鼓不僅僅隻擁有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能量轉換領域技術和產品優勢,也有瞭為冶金、石化、空分、電力、環保、制藥等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領域重大項目提供的一系列交鑰匙工程,以及為市場和客戶提供的包括金融服務方案的能源一體化、水務一體化、工業氣體、生物質/垃圾發電等眾多運營項目。最近幾年,陜鼓又面臨嚴峻的考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中國傳統行業領域出現瞭嚴重產能過剩。互聯網思維引導消費升級,用戶需求開始在向專業化、個性化的系統解決方案轉變。與此同時,中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也使節能環保壓力倒逼中國工業企業轉型升級,實現綠色發展,而推進分佈式能源新產業發展,成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力抓手。此時的陜鼓再次審時度勢,緊跟國傢發展趨勢,聚焦分佈式能源產業新風口,以分佈式能源系統解決方案為核心,走差異化的競爭道路。並通過國際化發展實踐,整合全球資源,構建瞭分佈式能源領域核心競爭力,實現瞭設備、EPC、服務、運營、金融等核心業務的全面發展。如今,陜鼓綠色產品和系統服務已覆蓋國民經濟各領域,客戶總數已達3000餘傢。轉型升級中的陜鼓已呈現出新時代發展的勃勃生機,從2001~2017年的17年間,陜鼓總資產增長瞭189億元,是轉型前30年間的27.78倍;凈資產增長瞭86.41億元,是轉型前30年間的40.16倍。截至2018年8月,陜鼓服務+運營板塊訂貨占銷售比重達到75.18%,已真正從單一產品制造商轉變為產業多元化、國際化的分佈式能源系統解決方案商和系統服務商。緊跟國傢改革開放的時代步伐,用創新的思維洞察市場,先行轉型,跳出傳統裝備制造業,正是得益於這樣的觀念,陜鼓走在瞭時代的潮頭。創新“綠動力” 鏗鏘國之重器工業經濟的綠色、高質量發展正呼喚著節能環保綠色技術的創新。作為分佈式能源領域系統解決方案商和系統服務商,陜鼓以獨具匠心的視角持續探索分佈式能源流程工業領域前沿技術。為推動流程工業領域大型裝備的國產化,持續創新“綠色動力”,鑄國之重器。依托國內外大型煤化工、石化、冶金等項目,陜鼓從國產首創共用型能量回收機組,到世界首創發電改拖動機組;從國產化首臺首套硝酸四合一機組的投運,到國產首臺(套)5050m3級高爐鼓風機試車成功;從真實氣體離心壓縮機的突破,到10萬等級大型空分壓縮機的誕生;從手搖車把小機床設備到擁有8噸、32噸高速動平衡及2.1萬kW試車臺位和真實氣體閉式試驗臺,從依靠自主研發到建立陜鼓歐洲研發公司,整合全球資源實現高端前沿技術為我所用……陜鼓發展高端裝置,持續強化分佈式能源核心能力的步履堅實而又堅定。近年來立足於分佈式能源領域綠色發展需求,陜鼓自主研制的國產化首臺套40萬噸/年混合脫氫裝置乙烯壓縮機組、丙烯壓縮機組、產品氣壓縮機組、熱泵壓縮機組和再生空氣壓縮機組等5套機組,打破瞭國內外業界同行對我國丙烷脫氫裝置配套壓縮機領域研發設計能力的質疑。創新研發的天然氣長輸管線壓縮機正助力“西氣東輸”“海氣上岸”及國傢“互聯互通”重點工程項目的建設。寶鋼湛江是我國鋼鐵工業綠色環保,循環經濟的示范工程。2015年9月,陜鼓為寶鋼湛江項目5050m3高爐精心制造的高爐鼓風機正式點火,其技術和性能均達到瞭國際先進水平。這正是基於陜鼓在大型高爐鼓風機技術領域數十年的潛心研發,實現瞭大型鼓風機軸向進氣結構、新型軸端密封、大型軸流壓縮機新葉型開發等一個又一個新技術突破,打破瞭國外壟斷,用陜鼓智慧和卓越品質鑄就國之重器。大型空分裝置是冶金、石化、煤化工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是國傢重大裝備之一。2017年4月,陜鼓自主創新研制的全國產化首臺(套)8萬等級空分裝置離心壓縮機組,在江蘇海力化工有限公司30萬噸/年己內酰胺及配套制氫項目中得到應用,其高技術含量、低能耗以及優良的綜合經濟指標優勢,將有效推動煤化工行業的落後產能淘汰和產業升級,夯實瞭大型裝備國產化的“中國芯”。近年來立足於分佈式能源領域綠色發展需求,陜鼓自主研制的國產化首臺套40萬噸/年混合脫氫裝置乙烯壓縮機組、丙烯壓縮機組、產品氣壓縮機組、熱泵壓縮機組和再生空氣壓縮機組等5套機組,打破瞭國內外業界同行對我國丙烷脫氫裝置配套壓縮機領域研發設計能力的質疑。創新研發的天然氣長輸管線壓縮機正助力“西氣東輸”“海氣上岸”及國傢“互聯互通”重點工程項目的建設。同時,陜鼓研制的國內8萬、10萬等級以上大型空分壓縮機組,45萬等級大型硝酸四合一機組,5050m3大型高爐鼓風機組,大型高爐煤氣餘壓透平發電裝置(TRT)等多項節能環保技術,填補瞭國內空白。自主研制的節能環保產品軸流壓縮機獲中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產量累計已達1860餘臺套,居全球第一。陜鼓冶金餘熱餘壓能量回收同軸機組BPRT、SHRT應用技術榮獲國際“十大節能技術和十大節能實踐”獎,夯實瞭企業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綠色能源強企”,助力中國工業經濟提質增效的科技實力。多年來,陜鼓通過能量轉換領域綠色技術的不斷創新,研發出的能量回收機組總功率累計已超過16GW,接近於五分之四個三峽裝機容量,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持續創造“綠效應”。精研“綠方案” 領跑能源高效利用新革命在我國經濟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的冶金、石化、煤化工等,也面臨著產業結構與市場競爭需求不適應、綠色發展水平與生態環境需求不適應的矛盾,節能環保成為推進現代工業發展最緊迫的問題。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陜鼓主動踐行國企擔當,積極響應國傢節能減排環保政策,在分佈式能源流程工業升級改造中主動發力,精心研發出“專業化+一體化”的“能源互聯島”技術和系統解決方案,探索能源互聯及高效利用,解決制約綠色經濟發展的痛點問題。陜鼓五十年廠慶活動中,中國工業報記者跟隨嘉賓團隊參觀瞭陜鼓廠區。經歷瞭半個世紀的陜鼓並沒有太多的滄桑感,而是以一個更新穎的面貌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在陜鼓臨潼的工業園中,桂花飄香,廠房掩映在綠樹間,沒有煙塵、沒有喧囂。多年前棄用的煙囪和鍋爐靜靜的矗立在廠區一角,被打造成具有懷舊味道的工業建築,別有一番風景。員工步道與馬路之間劃線隔開,陜鼓引領參觀的員工介紹說,因為廠區建在山坡上,貨車通行特別是下行時會比較危險,所以員工一定要走步道,違反規定者無論是誰,都一定會被處罰。實際上這麼多年來,陜鼓員工已經養成瞭自覺走步道的習慣,幾乎沒有人為此受到罰款。如今,建在廠區內的“能源互聯島”已經成為陜鼓的一景。據瞭解,2017年6月,陜鼓在臨潼工業園區投資建成的首個能源系統“九聯供”的能源互聯島全球運營中心,實現瞭土地集約、運營集約、功能集約、設備集約,以及區域節能環保和運營管理效能的提升。能源互聯島全球運營中心投運以來,能耗大幅下降,2018年上半年同比2017年上半年萬元產值能耗由20.02千克標準煤/萬元降至目前的11.4千克標準煤/萬元,同比下降達43%,實現瞭工業園區能源規劃及綜合利用“綠效應”。更令人可喜的是,陜鼓的“能源互聯島”已經走出瞭廠區,助力工業園區和智慧城市的綠色發展。據介紹,智慧綠色系統方案已在煤化工、石化行業工業園區分佈式能源建設等多領域實現市場突破。目前,陜鼓“能源互聯島”方案正為浙江麗水合成革工業園區等項目能源的高效利用與匹配。同時,陜鼓能源互聯島技術和方案已帶動瞭新型訂單的穩步增長,2017年,陜鼓集團全年實現訂貨同比增長65.21%,創歷史新高;2018年上半年,銷售訂貨同比增長達231.51%,陜鼓“綠方案”領跑能源市場新革命的效應正進一步顯現。陜鼓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宏安表示,“未來,陜鼓仍以‘能源互聯島’為支點,深化‘一機兩翼’戰略舉措,推動國際化戰略部署,持續創新綠色動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並將通過全系統能耗的持續下降、資產結構的不斷優化、頂級生態圈的構建以及先進的金融方案,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用‘陜鼓智慧’助力中國工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source:http://www.indunet.net.cn/staticpage/20181017/10171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