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我國工業軟件技術創新與應用發展現狀

二手機械買賣
橡膠
冷熱飲水機
飲水機推薦
飲水機
破“集成創新”,立工業軟件軟件是智能的載體,是智能社會最重要的基礎要素。運行於智能產品、工業裝備與系統全生命周期活動中的先進軟件是工業乃至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未來智能工業的重要基礎支撐,是不能受制於人的關鍵核心技術。工業軟件不同於IT軟件,是工業知識創新長期積累、積淀並在應用中迭代進化的工具產物,正如趙敏先生在《為工業軟件正名》鮮明指出“工業軟件是一個典型的高端工業品,它首先是由工業技術構成的!研制工業軟件是一門集工業知識與“Know-how”大成於一身的專業學問。沒有工業知識,沒有制造業經驗,隻學過計算機軟件的工程師,是設計不出先進的工業軟件的!”。工業軟件按照運行場景為兩大類:1、研發與管理工具類(off-line)智能產品、裝備與系統的研發、管理、維護活動中需要運用大量的軟件工具,如CAD、CAE、CAM、PLM、ERP、MES、MRO等,形成產品全生命周期工具軟件體系。工具軟件通常具有一定的領域、行業、專業的通用性,作為工程師的輔助工具支撐智能裝備與系統研發(off-line),已形成較完整的技術體系,在工業界得到廣泛應用,此類技術國內有一定基礎。2、系統運行時類(on-line)智能產品、裝備與系統是典型的多學科集成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統(CPS),其中嵌入越來越多的運行時類軟件,此類軟件是連接Cyber和Physical的重要設備,已成為智能產品重要的組成部分(on-line)。在現有的產品全生命周期工具軟件體系中缺乏跨領域、全系統建模及軟件自動化工具,此類軟件研制生產主要依賴人工編寫,研發效率低、可信度低、可維護性差,面臨生產效率和質量的雙重矛盾。隨著復雜產品系統智能化(嵌入式應用軟件)趨勢的快速發展,相應的數字化設計方法和技術體系已成為制約因素。以個人長期實踐經驗來看,導致中國工業軟件落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 從文化層面看,我們長於“道、理”,短於“術、器”,“君子動口不動手”,熱衷於新理念、新概念的玄究,所謂“玄而又玄,妙不可言”,輕視“術、器”的恒力打造,導致工業母機在內的高端生產工具普遍落後,工業軟件更是如此。2、 從歷史發展層面看,改革開放40年中國從農業化向工業化轉型的過程中,以“逆向工程”為主的技術發展方式導致我國工業軟件自主發展缺乏足夠的內在源動力。3、 視集成為創新,加劇瞭基礎、關鍵核心技術的空心化,我們一輪又一輪地引進、推廣“XX化”的“道、理”,而在“術、器”方面鮮有作為,最終導致相關基礎工具軟件幾乎被國外壟斷,受制於人,國內相關技術研發力量嚴重萎縮,自主可控工業軟件舉步維艱。不破不立。以創新引領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傢,首先要摒棄“集成創新”,重視工業軟件!新工業革命,軟件的革命信息高度發達的後工業化社會的根本技術特征是信息物理系統CPS。新世紀以來,CPS引爆瞭以德國工業4.0革命為代表的新一輪工業革命。德國工業4.0采用全新的語境:工業、系統、軟件、模型、標準,強調軟件是工業的未來,並指出未來的工業軟件必須采用基於模型的理論、方法和工具,這就是“工業4.0組件參考架構模型(RAMI 4.0)”誕生的基本邏輯。從標準到模型,從模型到軟件,從軟件到系統,任何數字化工廠的構成,最終都需要由工業軟件來實現。正在到來的新工業革命,實際上就是工業軟件的革命,是軟件的核心知識與開發手段的革命,為此必須創新發展新一代數字化設計技術,構建基於模型標準Modelica的知識自動化工業軟件創成與應用技術體系。知識自動化技術體系是中國工業系統數字化設計技術及軟件創新發展的難得的歷史性機遇。無先發優勢,有後發劣勢當前眾多單領域、單學科關鍵設計研發工具90%以上為國外掌控,各個軟件工具在國外工業創新實踐迭代中歷經幾十年積累,具備瞭先天的先發優勢。而我國的自主可控數字化設計技術體系基本上隻有後發劣勢。1、強於詳細設計、弱於概念設計和系統設計雖然產品的設計流程是從概念到物理自頂向下的展開的,但技術手段和工具發展是自底向上發展的,數控技術先於CAD技術、CAE技術先於CAD,詳細設計技術先於系統設計技術等等。目前成熟的數字化設計與驗證技術與工具體系隻能支撐部分大回路設計驗證。德國工業4.0強調需要建立基於模型的系統工程技術體系,實現全系統早期多回路設計驗證。系統設計與驗證技術是中國數字化設計技術創新發展技術突破口。2、單學科設計工具及其集成難以完備實現多學科融合從工程角度,智能產品、裝備和制造系統是多專業交聯集成的復雜系統。產品研發過程中涉及機、電、液、熱、控等多個不同學科,各學科之間相互耦合影響,需要多學科的集成。現有的設計研發軟件工具缺乏全局觀,以傳統的軟件編制工藝“分科而制”,目前基於單學科軟件工具的多學科融合實際是多專業工具軟件的信息集成,由於需要專業地部署集成眾多學科軟件工具實現多學科集成,增加瞭軟件成本,也嚴重影響瞭設計師桌面快捷應用。從科學角度,智能產品系統的每個物理學科均可以表征為在同一狀態空間下的數學方程系統,從而完整反映系統的耦合性。傳統多學科集成以相關異構單學科建模工具軟件+計算流程的信息集成,人為地將完整的數學系統割裂成若幹子系統,弱化系統耦合,不能完整地刻畫系統的行為,因此基於信息集成的多學科集成具有不完備性。3、具有CPS特征的智能產品研發需要高效、可靠的軟硬件協同從信息物理融合的角度,智能產品設計交付物不再像傳統產品隻有圖紙,還有越來越多的與產品行為密切關聯的運行時軟件(嵌入式軟件)。由於缺乏軟件工程師和多專業物理工程師有效協同技術工具手段,導致嵌入式軟件開發、測試、驗證自動化程度低、周期長、成本高,因此軟件與物理專業高效協同的技術手段是智能產品開發的技術瓶頸。運行時類軟件與系統特性與行為密切相關,具有多學科融合、軟硬件高度契合、個性強、涉及面廣、技術難度大等特點。目前此類軟件研制生產主要依賴人工編寫,研發效率低、置信度低、可維護性差,面臨生產效率和質量的雙重矛盾。以多學科全系統行為建模仿真分析以及模型驅動的代碼自動生成技術實現“知識可重用、系統易重構”是提高此類軟件置信度、研發效率和可維護性的有效技術途徑。拋開我們在各個單學科領域方向與國外軟件幾十年技術代差不談,僅僅在研發方向和模式上,如果我們試圖以傳統的軟件開發模式,在各個單學科領域方向孤立研制,可以說自主可控數字化設計技術體系機會寥寥。國際風向變,軟自生成其實,國際上軟件研發技術的趨勢和模式,已經開始變化和轉型。任何工業設計研發活動都離不開兩個空間:幾何空間和狀態空間。在幾何空間,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自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以來,發展瞭計算機輔助幾何設計技術CAGD,為產品結構設計提供瞭卓越的空間設計工具。事實上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出現非均勻有理B樣條技術NURBS之前,CAGD缺乏統一的標準技術體系,嚴重的影響瞭CAD技術在工業界的普及推廣,NURBS“橫掃六合、總齊八荒”,將CAD技術推進瞭大規模應用創新的時代。但是,在狀態空間,迄今為止,針對產品系統行為、功能及性能,圍繞狀態空間建模、分析及仿真活動,由於缺乏統一的知識模型表達標準,形成瞭紛繁的單學科領域仿真軟件工具,致使建模與仿真(M&S)遠未及CAGD,在工業界達到普及深入標準化的應用推廣。任何復雜工業品的開發,都是基於統一模型表達的跨領域模型以端到端的方式構建全系統模型,實現多專業、多學科的流程協同與無縫集成的實踐活動。多領域物理統一建模技術研究正在不斷推動知識自動化技術體系的發展,通過系統模型的數學自動映射,實現基於數學的模型集成,建立更具完備性的系統行為模型;通過對數學系統的自動分析和推理,結合基礎數學算法,實現全系統功能樣機的仿真分析;實現模型驅動的計算代碼自動生成技術,提升嵌入式軟件開發流程(模型在環、軟件在環、硬件在環和快速控制原型)的自動化水平,為軟件與物理工程師有效協同提供技術支撐。隨著復雜產品系統智能化(嵌入式應用軟件)趨勢的快速發展,相應的數字化研發方法和技術體系已成為制約因素。國際傳統CADCAE自動化技術廠商紛紛並購系統建模及軟件自動化技術,著力打造設計分析仿真優化及軟件自動生成一體化技術。多學科復雜產品研發技術創新一直是國際上的研究熱點。2004年以來傳統的自動化技術巨頭西門子公司先後收購瞭三維CAD公司UGS、2015年收購瞭工業系統測試技術公司LMS、電子設計自動化公司Mentor等,開啟瞭全面的工業軟件與服務的戰略轉型。2016以國際著名CAE公司ANSYS收購模型驅動的軟件生成系統SCADA為典型。面向CPS的智能產品系統建模與仿真技術體系主要由兩部分組成:模型驅動的建模仿真與代碼生成軟件系統(Matlib、LabView、SCADA、Dymola、SimulationX、AVL.Cruse、…..)+實時計算設備(DSPACE、NI、RT-LAB、……)。國外相關軟件與硬件廠商以形成類似Wintel聯盟,幾乎掌控瞭復雜系統產品的高端開發技術體系和手段,以汽車電控領域為例,歐洲汽車研發咨詢商AVL,以其汽車系統設計分析軟件+實時計算設備DSPACE全面壟斷瞭中國汽車電控正向設計研發技術體系,特別需要說明的是DSPACE在10年前已對中國軍工領域全面禁運。知識自動化,一畫可兩得1、思想理念的創新工業軟件是工業技術工具,應當用工業(物理的)方式而非IT算法方式去創造;工業思想方法即機理、本構、模塊化、端到端集成及畫圖等等;工業軟件的應用者也是工業品的創造者,新的創新輔助設計技術應當支撐設計師在設計物理系統的同時,同步創成相關的計算分析程序;新一代工業軟件應當具有模型可復用、系統易重構的技術特征,以適應復雜多變的工業個性化需求。2、原理與技術創新為瞭完備地實現多學科融合,須建立統禦各單學科原理的工程物理系統原理。工程物理系統集成是以組件端口連接集組而成,端口連接的作用機理可歸納為能量流、物質流、信息流,“三流合一”是工程物理系統的基本原理。對於集中參數多學科集成系統,可以建立基於模型的數學自動演繹體系,以端到端的模式實現系統數學體系的自動建立,進而自動生成系統計算程序,形成知識自動化技術體系。如此,基於統一模型的知識自動化技術體系以工業的、物理的方式(繪制系統構型)實現瞭“畫出系統構型,生成計算程序,體驗系統性能”的工業軟件創造與應用的新模式,以“一畫兩得”支撐“兩化融合”,畫出原理模型,即可自動生成代碼,編出軟件程序。所幸有佈局,技術已驗證十一五以來,科技部863先進制造領域及時把握瞭國際數字化設計領域技術創新發展趨勢,及時佈局開展瞭多領域物理統一建模語言Modelica基礎理論和共性技術研究,在基礎理論方法及使能技術方面取得較全面的突破,形成的研究成果在航空航天等領域的重點型號工程,如中國空間站全系統功能樣機、嫦娥5號電總體設計及仿真、航天液體動力系統、大型民用飛機著陸及飛控系統仿真等,得到初步驗證。由於國傢及時佈局,我國目前已成為全面掌握多領域物理統一建模語言Modelica規范及技術體系的原創國,在基於模型的基礎理論方法和軟件實現方面目前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從跟跑進入並跑),但在形成全面的工業能力方面危機與機遇並存。建議與構想基於統一模型規范的全系統建模、分析、仿真優化及軟件自動生成技術是國際智能系統與產品研發技術的重要創新方向。中國必須有所作為。目前商用的“分科而制”單領域建模分析軟件工具90%以上為國外掌控,其發展積淀長達數十年,如果我們仍然以傳統方式追趕,可以說中國工業應用軟件機會渺茫。多領域物理統一建模理論方法與技術所創造的知識自動化技術體系創新瞭工業軟件生成方式,在技術上形成瞭後發優勢,可形成“一張白紙可以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的態勢,是我國自主可控的高端分析建模技術和工業應用軟件創新發展難得的機遇。經過十一五、十二五科技部前期工作,中國已經突破瞭國際多領域物理統一建模核心技術,從技術“跟跑”進入“並跑”階段,我們應當抓住中國創新的歷史機遇,大力推動中國多領域物理統一建模技術體系研究和應用推廣,完全有可能在系統建模分析軟件領域全面突破,在技術上“並跑”保持第一梯隊,在應用上實現“領跑”。為此需要重視一下幾方面工作:1、深入持續的開展工業知識(模型)的表達與互聯研究,建立完整的基於模型驅動的知識自動化技術體系,以知識自動化為技術手段,以設計智能化技術使命,與工業應用深度融合,逐步推進體系建設。2、建立模型標準研究、領域模型創造與重用、基於模型的知識自動化系統軟件以及模型應用的協作機制和體系,營造工業領域基於模型知識的新生態,開創中國工業系統智能協同新局面。3、重視工業軟件研究、開發、應用的人才培養,特別是在新工科教育中強化工業軟件的基礎作用。4、針對面向CPS的智能產品系統建模與仿真技術體系,國傢應當倡導自主可控,打通相關專項單點技術和資源(軟件、硬件研發與工業應用聯動),融入中國創新,強化應用迭代,為此組織力量(產、研、用)在重大創新工程中設立專題技術指標,形成技術創新聯盟,在創新實踐中迭代實現自主技術的可持續發展。5、制定相關產業聯動政策,鼓勵工業界采用國產替代技術,結合中國創新工程,整合現有成果和資源,明確技術和應用指標,在本領域實現全面的可持續創新能力,掌握新一代工業軟件技術體系可期可待。

source:http://www.indunet.net.cn/staticpage/20181127/11272864.html

新光源技術市場之爭:LED光源vs激光光源

中古機械買賣
CNC車床
CNC車床加工
CNC加工
中古cnc車床
目前,市場上的新光源技術主要有三種,LED光源、激光光源和兩種光源混合。不過隨著技術的進步,混合光源技術已經逐漸專為弱市,而LED光源和激光光源則分化為兩個不同的領域。在傳統光源投影機時代,產品的同質化現象嚴重,尤其是國內的投影機僅剩下在價格方面的競爭。在新光源技術應用於投影機市場以來,投影機產品才開始瞭新一輪的技術競賽。而新光源技術也被業內譽為顛覆傳統投影機行業的新技術。新光源技術的市場之爭新光源技術主要包括LED光源和激光光源。其中,LED光源因其色域范圍廣、壽命長而更多的被應用於個人娛樂和傢庭影院市場。雖然在幾年前也曾向商務教育市場拓展,但其低亮度的劣勢,也讓三星公司折戟投影市場。目前的LED光源技術主要應用於便攜投影機產品,一部分頂級傢用品牌也開始采用這一光源。在激光技術的應用僅有近兩年才開始大規模的出現,在之前沒有被應用主要因為安全性問題一直難以解決。光斑問題更是經過瞭多年的技術革新,才達到瞭現在的效果。不過,那些都已經成為過去,高亮度的激光投影機已經面世,並成功商業化,未來的大型場所、商業影院等全面應用激光投影機將不再是夢想。新光源技術的市場現狀LED光源技術在應用LED光源的投影機中,便攜是一大特色,而如何在保證便攜性的同時能夠讓亮度提升也成為目前LED光源投影機的難點。在之前,1000流明的亮度已經保持瞭有1年之久,近 日,名為DreamVision的投影機品牌宣佈將推出一款夢幻影院投影機,這款新品投影機采用LED光源,亮度達到瞭1600流明。其擁有強大的3D功能,隻需戴上DLP-link眼鏡,就可以盡情享受3D世界。該機整機重量大約為一公斤,光源壽命可以達到30000小時。應用瞭LED光源技術的投影機還在向著傢用市場邁進。全球著名的傢庭影院投影機品牌Sim2也宣佈推出采用LED光源的頂級影院投影機M120,其采用的是0.95寸全高清DMD芯片(這種芯片一般是應用在中高端傢用投影機上的),擁有1000流明的亮度和100000:1的對比度,性能配置在目前的國內外采用LED光源的投影機市場中屬於一流水平。近期一款國產LED投影機品牌與百度雲電視合作的超便攜投影機面世更是引起市場關註。這款產品相比於其他產品,主打的不是亮度,而是其集合瞭處理器和安卓4.4操作系統,可輕松接入wifi,大大提升瞭實用性。並且該機內置百度雲電視軟件,無需再連接任何播放設備,隻要接入wifi,就可以通過軟件觀看電視節目,這也是我們使用過最方便的便攜式投影機。這款產品的出現,也另便攜投影機產品的市場接受度大大提升。激光光源技術在激光光源的應用上主要以高亮度的工程投影機為主。在2014年,激光投影機與商業電影大片一樣的火爆。最受關註的要數巴可的6P激光放映機。這也是全國首款激光放映機,首先入住瞭耀萊成龍國際影城,不僅具備放映4K 影片的實力,同時在放映3D影片時能夠給觀眾帶來前所未見的視覺震撼。今年4月,全球首臺巴可6P激光放映機在全球最大的美國連鎖影院喜滿客(Cinemark)率先安裝,而耀萊影城也實現瞭這套激光放映系統在國內的部署。巴可6P激光放映機取代瞭原有的氙燈雙機放映系統,放映亮度提升至60000流明,在放映3D影片時獲得傳統氙燈放映機4倍的亮度。利用巴可6P激光放映機內置3D技術,觀眾無需借助任何外置3D系統,就能獲得更加通透、亮麗的畫面,讓肉眼識別出更多細節。而巴可也是首先通過FDA授權並率先在行業內實現商用化的品牌。除瞭巴可外,DP公司也計劃推出一款12000流明的激光投影機,並且預計在今年的第四季度投放市場。該機還擁有4096×2160的分辨率,對比度為2000:1,運行壽命可以達到20000小時。我們還可以看到,面對激光的高亮度,可以完美的應對現在熱門的3D技術,可以實現更亮的畫面,具有更高的畫質表現。此外,包括松下、索尼等品牌也都推出瞭旗下的激光投影機產品,雖然在亮度上遠不及巴可的60000流明產品,但也都解決瞭激光技術應用於投影機的難題。在未來的大型展會、商業影院我們也將會越來越多的看到激光技術的應用。新技術代表著新未來,新光源技術的出現改變瞭以往傳統投影機同質化現象的問題,讓整個投影機市場迎來瞭新的發展契機。尤其是面向大眾消費市場的便攜投影機,還是面向高端市場的工程投影機,都被業內所普遍看好。我們也期待著未來投影機市場給我們帶來更多好的產品。b

source:http://www.indunet.net.cn/staticpage/20181127/11272865.html

山工機械新品發佈儀式於上海寶馬展舉行

均質機
定量泵浦
堆高機
堆高機
真空包裝機
中國,上海,11月27日,卡特彼勒公司於2018上海寶馬展隆重發佈三款山工機械(SEM)品牌產品,包括SEM680D輪式裝載機、SEM822D履帶式推土機和SEM918平地機。卡特彼勒全球副總裁陳其華、山工機械全球銷售及渠道總經理 Hamid Lavassani以及山工機械全球產品經理 Marcio Vieira等領導出席瞭發佈儀式。作為山工機械品牌輪式裝載機的新成員,SEM680D專為滿足客戶對更大、更高效的裝載機的需求而設計。而新一代D系列推土機產品SEM822D則增加瞭適用於森林、沙漠、煤礦等不同工礦的多種配置,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全新的SEM918平地機配備感應液壓系統,操作更簡便,燃油消耗更低。在發佈會現場,陳其華說道:“山工機械是卡特彼勒旗下重要品牌之一。我們期待著繼續幫助山工機械品牌開展和擴大在中國和海外的業務。我們相信,通過與合作夥伴們的共同努力與協作,我們一定可以通過實幹成就夢想,幫助越來越多的客戶構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Hamid Lavassani 表示:“有卡特彼勒公司的強大後盾做支持,山工機械品牌將持續地根據客戶的需求,不斷研發新產品,為客戶提供‘好品質、高保障、更實惠’的設備與服務”。SEM918平地機的第一位客戶也受邀參加瞭新品發佈儀式,在交鑰匙環節,陳其華和Hamid Lavassani為她頒發瞭新車鑰匙和平地機模型。以“效”傲江湖為主題的2018山工機械特種兵訓練營-暨駕駛員培訓及爭霸賽也在寶馬展上勝利收官。獲得裝載機組、推土機組、平地機組的全國爭霸賽的三位總冠軍加入卡特彼勒領導共同為三款山工機械新品進行瞭揭幕。

source:http://www.indunet.net.cn/staticpage/20181128/11282916.html

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人工智能分會成立大會在京召開

板式熱交換器
噴霧式乾燥機
工業攪拌機
分離機
定量泵浦
2018年11月20日,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人工智能分會成立大會在京召開。工信部科技司、國資委綜合局、國傢能源局科技司有關領導,到會並分別致辭。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職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會長於崇德出席並講話。工信部科技司、國資委綜合局、國傢能源局科技司及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相關領導到會並致辭會議宣讀瞭人工智能分會成立文件及分會負責人任職文件。根據《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章程》,經第四屆理事會秘書長提名、會長辦公會研究、各位理事審議,決定任命李旭陽為人工智能分會會長,楊定華、申宇、莫其祥、董中凱、趙子剛、單紅宇、李竹、王鵬、江克宜、桂衡任人工智能分會副會長,桂衡任人工智能分會秘書長。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陳思敏處長表示,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前沿性、戰略性技術,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等方面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電力是工業的先行,隨著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智能化已經成為能源電力產業戰略發展的重要方向。工信部科技司將與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一起努力,繼續深化人工智能領域的交流合作,共享發展機遇、共創智慧生活。希望人工智能分會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推動政、產、學,資、研、用的融合互動,積極促進我國能源電力產業技術的變革和優化升級,推動我國能源電力市場化改革的順利開展。國資委綜合局科技處崔曉彬處長表示,近年來,隨著我國能源生產革命和消費革命的加快推進,能源行業普遍具有信息化應用水平高、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高的特點,具備為人工智能應用提供瞭海量數據資源、豐富的應用場景和深厚的市場潛力。因此需要人工智能、能源電力乃至更多領域的專傢、學者和企業傢一起,共同探討技術應用發展,共同制定發展戰略,加強合作。希望電促會人工智能分會今後能為我國能源電力企業構建跨界合作平臺,推動數據共享和融合應用,培育行業新業態、新模式、新服務,加快推動人工智能在能源電力領域的應用做出自己的貢獻。國傢能源局科技司副司長劉亞芳表示,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指出,科技在推動能源高質量高效率發展中將發揮更大作用,要加快推進能源全領域、全環節智慧化發展,實施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能化改造。推進能源監測、能源計量、調度運行和管理智能化體系建設。加快智能電網發展,推進智能變電站、擴大智能電表等智能計量設施應用范圍,提高電網與發電側、需求側交互響應能力。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和產業化蓬勃發展,在能源電力行業已經有多方應用。可以預見的是,今後能源電力行業的人工智能水平必將進入嶄新的階段。電促會人工智能分會的成立是電促會發展歷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能源電力行業、企業適應數字化社會、智能化發展的一件大事,具有裡程碑的意義。希望人工智能分會將人工智能與能源電力貫徹能源“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發展新戰略緊密結合起來,為能源電力行業的科技進步和改革發展提供重要的第三方服務。於崇德會長對電促會人工智能分會未來的工作提出瞭三點建議:一是要深刻領會黨中央、國務院實施人工智能戰略的重大意義。當前,能源電力產業處在轉變發展方式、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創新添薪續力。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的創新應用也亟需通過具體行業的應用場景來落地實施。推進人工智能技術與能源電力的融合創新,對促進我國人工智能技術進步、推動能源電力產業的轉型升級具有重大意義。二是要搭建好人工智能與電力行業融合、創新與應用的服務平臺。電促會人工智能分會將以促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在我國電力行業企業應用發展為中心,搭建平臺、提供服務。立足能源電力行業企業的實際需要,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推進人工智能與能源電力的深度融合發展。三是要打造品牌服務,提升電促會價值和影響力。電促會人工智能分會要樹立開放辦會、民主辦會的理念,加強與政府部門溝通聯系,提高建言獻策的能力;要依靠廣大會員企事業單位,提高協同協作能力;要不斷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提高會員、行業企事業單位協調服務能力。騰訊安全副總裁、安全雲總經理,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人工智能分會會長李旭陽認為,當前我國電力發展已進入調結構、轉方式的關鍵時期,人工智能為電力行業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催生行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註入全新的發展動能。與此同時,電力行業將為人工智能的應用推廣提供巨大的應用場景和潛在市場。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作為從事電力行業規劃發展和促進新一代數字技術與電力深度融合的重要平臺,擁有五大發電集團和兩大電網公司以及跨所有制、跨行業界限的諸多會員,以及一對多的對接溝通等諸多優勢。下一步電力行業和騰訊的跨界融合,需要老中青、政產學、資研用的不斷溝通融合,通過行業協會作為橋梁紐帶參與電力行業新業態、新模式、新服務的構建,是我們今後深入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戰略選擇。因此,本次人工智能分會的成立對促進新一代數字技術與我國能源電力和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應用服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它將為我國能源電力行業和廣大企業搭建一個溝通融合創新重要的第三方服務與共享平臺。北京中能恒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人工智能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桂衡對人工智能分會下一步的工作提出瞭具體的思路。桂衡表示,人工智能分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服務國傢大數據戰略,搭建政、產、學、資、研、用的跨界合作交流與共享平臺,積極促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數字技術在能源電力和能源互聯網等領域的應用”。分會將立足能源電力行業企業的實際需要,發揮綜合優勢,貫徹“共創、共建、共享、共贏”的理念,把分會打造成為促進我國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和推動電力行業企業智能化發展的重要平臺。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遊敏主持會議,並對會議做瞭總結。遊敏表示,電促會是全國性的國傢一級協會,會員跨央企和地方電力企業,跨國有、民營,跨產、學、研、資、用的不同市場主體。所以今後的工作要重視規模與組合出增值的優勢,註重會員結構和拳頭產品的分析與綜合,把分會的每一項活動策劃好。分會的成長需要一個過程,要根據物聯網、智聯網時代的特點,從小事做起,探索建立“共建、共享、共贏”的機制,發揮聯系政府,溝通社會,開拓市場,交流研討的橋梁紐帶和平臺作用。要註重品牌建設,分會的企業都是有實力、有活力、有開拓精神的民營企業,在從事智能領域有自己的機制優勢,今後分會要及時總結,爭取在知識產權戰略佈局、團體標準、數據共享、跨界融合等方面打造自己的品牌,增強影響力和凝聚力。要高度重視分會秘書處的建設與管理,探索建立自己的公眾號、網站、內刊,展示企業的拳頭產品和市場優勢,在會員優勢互補、市場嫁接、形象展示方面積極作為。要根據會員、市場需要組建專傢組,加強基礎管理,把分會秘書處建設成為服務會員、聯系會員的核心團隊。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遊敏和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人工智能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桂衡為人工智能分會揭牌會上,包括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北京啟迪清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深電能售電有限公司、天津安捷公共設施服務有限公司等會員單位代表對未來分會的工作設想和建設也進行瞭熱烈交流和探討。會議還同期舉行精彩的專傢專題講座,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技術系主任、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黃鐵軍做瞭《人工智能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北京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吳俊勇做瞭《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復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傢重點實驗室主任、國防科技大學軍事計算實驗與平行系統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飛躍做瞭《人工智能與智能產業:新時代與新思維》的專題講座,這些講座對人工智能進行瞭系統梳理和分析,並介紹瞭目前國際上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應用領域的相關進展,對於人工智能在我國電力系統的應用提供瞭很好的思路。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人工智能分會與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簽署戰略協議本次會議,共有來自國傢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和五大發電集團公司及人工智能分會發起單位的代表共80餘人參會。

source:http://www.indunet.net.cn/staticpage/20181128/11282917.html

今年1~9月食品工業運行總體平穩

汽車隔熱紙
大樓隔熱紙
防爆隔熱紙
玻璃隔熱紙
防爆膜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公佈瞭今年1~9月食品工業運行情況。數據顯示,今年1~9月,食品工業生產運行總體平穩。   生產運行總體平穩。1~9月,規模以上食品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增幅低於去年同期,高於全部工業增速0.1個百分點。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同比增長6.4%,食品制造業同比增長6.1%,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同比增長7.1%。主營業務收入保持增長。1~9月,規模以上食品工業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61885.5億元,同比增長5.8%,低於全部工業3.6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回落2.1個百分點。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6343.7億元,同比增長4.5%;食品制造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3734.6億元,同比增長7%;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1807.2億元,同比增長8.5%。利潤增幅回落。1~9月,規模以上食品工業實現利潤總額4077.9億元,同比增長8.7%,低於全部工業6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回落4.3個百分點。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實現利潤1444.0億元,同比增長2.3%;食品制造業實現利潤1085.8億元,同比增長6.8%;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實現利潤1547.2億元,同比增長17.1%。產銷銜接穩定。農副食品加工業的產銷率為98.5%,同比降低0.4個百分點;食品制造業的產銷率為98.2%,同比增長0.1個百分點;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的產銷率為98.9%,同比降低0.2個百分點。出口增速放緩。規模以上食品工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4.2%,增幅低於全部工業3.9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回落1.1個百分點。

source:http://www.indunet.net.cn/staticpage/20181128/11282918.html

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傢居五金專業委員會在京成立

塑膠射出模具
塑膠射出廠
塑膠射出廠
桶裝水
隔熱紙
為更好地服務傢居五金產業, 11月24日,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傢居五金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北京國傢會議中心召開。   國傢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管理司副司長國煥新、工信部消費品司輕工一處處長邢濤、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主任許青、中國五金制品協會理事長石僧蘭、執行理事長張東立、專職副理事長柳潤峰、副秘書長趙冬梅、佛山市南海區經濟和科技促進局副局長冼增強、佛山市南海區裡水鎮人民政府副鎮長杜柏盛、傢居產業鏈及社會各界嘉賓以及專委會全體會員企業代表共500人參會。與會專傢一致認為,在當前大傢居產業不斷融合,傢居五金產業蓬勃發展,行業地位越來越高,產業規模和影響力不斷提升但急需抱團發展的背景下,成立“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傢居五金專業委員會”非常有必要,將極大促進行業升級發展。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執行理事長張東立指出,成立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傢居五金專業委員會是行業高質量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廣大企業的期盼,順應行業發展的要求,積極組織業界的骨幹企業組成專業委員會,目的是為瞭更好地促進行業的發展,為廣大會員做好服務,充分發揮連接企業和政府的橋梁紐帶作用。同時,張東立還提出幾點意見:一是要堅持服務的根本宗旨,二是要不斷規范自律開展活動,三是要進一步在行業擴大影響,發展會員,使專業委員會的隊伍不斷壯大。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傢居五金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是傢居五金細分行業一場具有重要意義的盛會,為全國傢居五金企業搭建瞭一個共同發展的行業公共服務平臺,對傢居五金來講是一個大事件。會議討論並表決通過瞭籌備工作報告、《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傢居五金專委會實施細則(討論稿)》、《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傢居五金專業委員會財務和會費收取管理辦法(討論稿)》、《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傢居五金專委會理事會選舉辦法(討論稿)》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並選舉出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傢居五金專業委員會第一屆理事會成員。

source:http://www.indunet.net.cn/staticpage/20181128/11282919.html

抑制煤耗反彈 煤炭消費減量替代面臨諸多挑戰

自動車床加工
CNC銑床加工
自動車床
CNC加工
示波器
當前,客觀評估“十三五”中期煤控工作進展並展望“十三五”煤控目標的實現路徑,商討如何進一步減少煤耗,促進能源轉型,對“十三五”能源規劃的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目標的實現、乃至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的實施都有重要意義。11月21日,第五屆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和能源轉型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並發佈瞭《“十三五”煤控中期評估與後期展望研究報告》(初稿)(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中國經濟發展從一個高污染、高碳排放、高投入、低效率的階段進入一個綠色、低碳、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階段。從整體來看,在打贏藍天保衛戰的背景下,伴隨中國經濟平穩增長和動能轉換,煤炭需求沒有大幅增長的空間。消費長時期增長不可持續《報告》指出,當前,在清潔能源加快替代和能效提升的壓力下,預計中國煤炭消費將在“十三五”後期進入下行通道。具體而言,雖然2016年下半年以來重點耗能行業效益水平有所回升,產量上升導致小幅煤炭消費反彈,但產能產量仍然處於飽和水平,煤炭消費沒有大幅反彈的基礎。同時,經濟新常態下電力消費增長進入中高速區間的基本判斷沒有改變,2018年上半年的高增速是短期各種因素疊加所致,不具備較長時期增長的可持續性。自2013年中國煤炭消費總量達峰以來,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優化,煤炭利用效率明顯提升,主要高耗能產品單耗水平持續下降。2017年全國煤炭消費比2013年減少瞭0.98億噸標煤(約3.7億噸實物量),降幅達到3.5%,但比2016年增長瞭0.4%,是2014~2016年連續三年下降後出現的首次反彈。2018年全國煤炭消費量反彈更多,前9個月中國煤炭消費量約28.75億噸,同比增長3%。增長主要來自電力、鋼鐵、建材、化工等行業,居民用煤明顯下降。“煤控研究項目”課題組估算,2018年全年煤炭消費量將比上年增長約4000萬噸,增長1.2%以上。減量替代面臨諸多挑戰《報告》指出,2013年以前,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一直增長很快。2013~2018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進入一個波動的平臺期,這是一個有重大意義的轉折點,表明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上進入瞭一個新時期。煤控助力實現國傢“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大氣治理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標。對比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的目標,2017年已完成總目標任務的55%。2017年全國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比重下降到60.4%,2018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預計到2020年將超額完成煤炭消費占比下降到58%以下的目標。2017年碳排放強度在2016年下降6.6%的基礎上進一步下降5.1%,有望超額完成2020年碳強度下降18%的目標。《報告》認為,“十三五”後期,中國進一步推動煤炭消費減量替代面臨諸多挑戰,包括電力消費增速高;現代煤化工一些產品產能投資過度,加劇煤炭消費增長壓力;耗煤部門去產能與減煤耗效果不明顯;對電力產能過剩的風險重視不足;散煤替代的一些措施中,政府投入高、經濟性差等。為抑制煤耗反彈,在“十三五”後期,《報告》從控增量、減存量、抓節能、促替代、講效果、重協同等六個方面提出瞭政策建議和措施,包括煤電項目停緩建的約束不能全面放閘松動,避免大量投資擱淺。淘汰煤電落後產能需要地方“自下而上”因勢利導,加快電力部門的可再生能源消納,推動電力行業碳交易。防止煤化工某些產品(如甲醇等)出現產能過剩,暫停審批煤制燃料項目(煤制油、煤制氣);煤炭、鋼鐵去產能適時調高目標,鼓勵行業協會和企業積極性,將建材、化工、有色金屬等行業納入去產能行業;推動重點行業以節能環保國際領先指標為標桿,實現企業減量減排升級發展;加快天然氣價格改革和儲氣調峰能力建設,確保“煤改氣”推得開用得起;在重點行業實施煤炭的減量替代和清潔利用,加快用能結構的優化升級;強化煤控目標約束,避免出臺刺激化石能源過度過快消費政策;加強對新建重大項目的全過程監管,確保煤耗在總量目標范圍內;完善跨區域、跨行業電力調度,可再生能源的配額制和用能權交易等政策實現資源高效配置;更好利用大氣污染治理和碳強度指標的強力約束,依靠環保強有力的監管和監查體系,推動煤炭消費更快下降。

source:http://www.indunet.net.cn/staticpage/20181130/11303025.html

中國循環經濟發展論壇:加快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

車床加工
特殊螺絲
電子零組件
轉軸
汽機車零件
當前,在促進高質量發展階段,循環經濟本身也要高質量發展,從而為實現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思路、激發新動能。日前,由中國循環經濟協會主辦的2018中國循環經濟發展論壇在北京開幕。國務院參事、科學技術部原副部長劉燕華指出,當前,在世界經濟處於激烈競爭和轉型的新形勢下,存在著六個基本創新趨勢,即逆向創新、無形資產、智力資本、創新平臺、跨界融合和創新方法。我國企業在高質量發展過程當中,應克服“小作坊”式的知識生產方式和創新服務體系嚴重缺失這兩個“瓶頸”。而創新驅動是時代的擔當,必須順勢而為,要以未來倒逼現在,才可持續。促進經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民建中央副主席吳曉青指出,過去五年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瞭顯著成效,特別是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瞭經濟增長,保障瞭資源安全,優化瞭產業結構,減少瞭污染物排放,緩解瞭氣候變化。在新時代,為推動循環經濟取得新發展,我國應加快建立發展循環經濟的法規標準體系,加快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加快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加強建設循環經濟科研體系。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祝興祥介紹,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有著豐富的內涵,特別是促進經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促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構建綠色產業鏈和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強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大力提高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等綠色產業,高質量發展能夠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推動高質量發展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新發展理念的根本體現,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由之路。提高社會生態資源的循環利用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金湧指出,隻有通過科技創新才能推動循環經濟和高質量經濟發展。我國生態產業、再制造產業、塑料再生利用等方面的案例表明,生態文明是以自然生態的可持續性、和諧性、穩定性、創新性為指導,打造“社會生態”資源的循環利用,能源的優化利用,創新發展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環境政策部主任葛察忠認為,高質量發展對環境經濟政策創新提出時代需求,環境經濟政策研究面臨新一輪的發展機遇。應重視不同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環境經濟政策需求差異性,加強政策的系統分析和系統設計,主動推進環境經濟政策改革,加強政策制定和實施的協調,才能順利推進高質量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國傢發改委環資司司長任樹本表示,循環經濟是提高發展資源環境績效的重要抓手,發展循環經濟是構建現代經濟體系的重要內容,發展循環經濟是打好污染攻堅戰的重要陣地。國傢發改委將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從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完善綠色發展等方面推動實現新時代循環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高雲虎強調,綠色制造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綠色制造產業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要抓住機遇全面推行綠色制造,繼續堅持新發展理念,加快實施綠色制造功能,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助推工業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source:http://www.indunet.net.cn/staticpage/20181130/11303026.html

總結經驗摸準問題 建材企業“走出去”是百年大計

家用真空包裝機
商用真空包裝機
真空封口機
真空保鮮包裝機
CNC 自動車床
“中國建材行業主要產業的產品和技術裝備水平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與世界領先水平,而且具有物美價廉的優勢,在諸多的國傢和地區受到青睞。‘走出去’對中國建材行業來說,意義更加重大、更加現實。”中國建材聯合會會長喬龍德在日前舉行的第三屆建材企業“走出去”大會上表示。“走出去”對建材行業來說並不是新鮮的名詞。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在印度尼西亞就建設成瞭一條300噸浮法玻璃生產線。10年前,以中國建材國際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材國際)為代表的工程承包公司在走出國門的過程中取得瞭突破性發展。資料顯示,成立於2001年末的中材國際,通過EPC工程承包在國外開疆拓土,經過8年的發展,成為瞭從年收入40多億元到超過140億元的國際性建材企業。喬龍德表示,近10年來,在主要產品出口方面,建築衛生陶瓷、玻璃纖維及制品、建築技術玻璃、復合材料、建築用石材、混凝土制品、石棉制品等出口一般每年分別都有10%~20%的增長(今年例外),中國的建材商品出口貿易額達到30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100億元。在工程總承包方面,中國建材集團旗下的水泥工程建設總承包占有全球水泥行業70%的建設市場,平板玻璃工程建設項目占有全球90%的市場份額。在“走出去”發展對外投資方面,中國建材集團公司對外投資已經超過200億元人民幣;水泥行業以海螺水泥集團公司為首,在外投資15億美元,建成後年產能約4000多萬噸。“走出去”需總結經驗提高水平在建材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喬龍德指出,要不斷分析企業多年的成功經驗和教訓,在實踐中不斷分析和總結,不斷摸索規律提升“走出去”發展的水平。喬龍德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建材企業“走出去”從開始的“探路、嘗試與個別的突破階段”,到如今“發展有瞭新的明顯的突破”,已經形成瞭產品出口與對外貿易、工程建設總承包、直接對外投資經營實體的“走出去”發展的三大主渠道。喬龍德說:“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實踐,使我們深深地認識與體會到,一個行業或者說一個產業的技術裝備水平與競爭力是否具有優勢是‘走出去’發展的基本條件;一個企業的產品品牌誠信與信譽、經濟實力、自身的配套能力是‘走出去’發展的基本要求;一個行業或者說一個產業的組織功能、信息配套程度、協調組織能力與協調的有效性,是‘走出去’發展加快步伐的基本前提;一個企業或者說一個團體要開拓國外市場,要在國外站得穩,既要懂得瞭解中國的政策與法律,還要懂得所在國的政策與法律,既要有共享發展的理念,又要有融合當地國市場經濟規則的機制,這是站得穩、發展快的基本規律。”“走出去”需摸準問題知己知彼“在總結取得成功經驗的同時,我們還必須清醒地認識‘走出去’發展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其復雜性比在國內發展的難度要大的多。”喬龍德表示,建材企業“走出去”發展的實踐時間短,各方面都需要不斷完善,要看到問題,分析問題,用積極改革創新的態度去對待問題,靠共同努力的實踐去解決問題。當前,建材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確實存在國內外不同程度的問題。在企業融資方面,由於建材行業單個項目投資額相對較小,金融機構對國外的情況瞭解不多,再加之融資方面有外匯配額的限制,建材企業“走出去”融資難度較大。另外,我國對外投資屬於多個部門“各管一攤”,從取得境外投資證書到備案,到得到通知書,到外匯銀行取得申請,再到外匯局審核等,若有一個階段“卡殼”,商機可能就會失去。在企業對外瞭解方面,建材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缺乏對當地投資環境的細致考察,市場上也缺乏相關的咨詢機構,導致企業走瞭很多彎路,信息的不對稱使企業在融資和發展戰略的制定遇到瞭很大的阻礙。“‘一帶一路’沿線國傢多為發展中國傢,發展階段差異巨大,國情復雜多樣,需要加強對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的理解。”凱盛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馬立雲在談到企業在“走出去”面臨的問題時說。對此,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許寧寧表示:“企業在國外投資需要摸清情況,不要‘情況不明,決心大’。”除瞭上述因素,外部環境依然不可忽視。當前一些國傢依然存在貿易保護主義,存在利用標準規則提高進入門檻,設置非關稅壁壘等措施。不過,可喜的是,在中美貿易摩擦讓人們思考“去全球化”的同時,“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傢表現出瞭開放合作的熱情。記者在會場觀察到十餘位國外代表出席瞭本次會議,有三位代表在大會上發言介紹本國建材行業發展情況和投資機遇。“‘走出去’對建材行業來說不是權宜之計,而是百年大計,無論是行業結構調整,解決傳統產業過剩的矛盾,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都必須做好‘走出去’發展這篇文章。”喬龍德強調,要將建材企業“走出去”當做戰略任務。在談到“走出去”戰略的目標和方向時,喬龍德表示,第一,確立新目標,拓展新的“走出去”發展領域;第二,建全“走出去”發展的工作系統,將“走出去”發展真正納進建材行業發展的軌道;第三,進一步轉變“走出去”發展方式,著力推進“三個一批”落地並取得實質效果。

source:http://www.indunet.net.cn/staticpage/20181130/11303027.html

機制變革全面展開 制造業”雙創”生態初步形成

均質機
定量泵浦
堆高機
堆高機
真空包裝機
進入2018年以來,制造業雙創平臺建設步伐加快,研發設計能力、制造能力、孵化能力開放成為雙創平臺建設的主旋律,研發設計加速向協同化、動態化和眾創化轉變,工業生產加速向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務化轉變,“平臺+基地”助力地方雙創特色化發展,融合協同共享的雙創新生態初步形成。進入下半年以後,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支撐、以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為主體的雙創生態將初步形成,助推國有企業深化內部改革和機制創新,“以人為本”的雙創機制變革全面展開,新型勞務關系、薪酬制度和組織架構將加快建立,雙創企業大力佈局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領域。“雙創”平臺應用日益深化2018年上半年,在制造業“雙創”平臺試點示范項目的引領帶動下,各類行業企業聚焦要素匯聚、能力開放、模式創新、區域合作等四個領域,加速推進“雙創”平臺建設。中國鋁業、河南眾品等企業積極建設面向企業內部和產業鏈上下遊的“雙創”要素匯聚平臺,促進面向生產制造全過程、全產業鏈、產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交互和集成協作。首鋼集團、TCL集團等企業以促進全社會研發、生產、孵化等制造資源和能力開放的在線化、市場化為重點,集中打造大企業創新創業要素和能力與中小微企業需求精準對接的“雙創”平臺。美的集團、徐工集團等企業依托“雙創”平臺建設,推動研發主體從研發部門向跨部門、跨企業轉變,研發流程從串行向並行轉變,註重工業生產向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務化轉型。豬八戒網絡、華立集團等企業與地方加強合作,推動“雙創”平臺在產業集聚區落地,帶動園區經濟快速發展。截至目前,制造重點行業骨幹企業“雙創”平臺普及率達71.5%,中央企業建成各類互聯網“雙創”平臺121個,為超過200萬中小微企業提供創新創業服務。“雙創”平臺正成為技術聯合攻關和人才培養的高地、資源協同與供需對接的核心載體。“雙創”模式紅利加速釋放目前,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將“雙創”平臺建設重點從資源要素的數字化、在線化轉向制造能力的開放、共享和協同,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創業孵化等能力交易服務日益豐富,基於數據驅動、供需高效匹配的平臺型、共享型制造模式正在形成。一些企業註重研發設計工具的開放,如太極公司搭建瞭研發設計及仿真能力開放共享雲平臺。一些企業註重制造能力的開放,如沈陽機床通過i5智能裝備、WIS智能車間管理系統及iSESOL雲平臺。一些企業註重創業孵化能力的開放,如TCL集團通過孵化能力開放平臺。當前,“雙創”平臺與企業生產制造全過程、全產業鏈、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融合日益深入,新產品、新創企業大量湧現,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和商業模式實現全方位創新,匯聚成為制造業“雙創”發展新動能。在研發設計方面,一些企業通過“雙創”平臺,更便捷地獲取和使用內外部創新資源,打破傳統的研究開發、產品研制、成品制造、市場銷售的線性鏈式創新流程,形成要素整合、優勢互補、研發協同的網絡化創新范式,如萬向搭建瞭Romax電驅動研發基礎平臺。在生產制造方面,一些企業依托“雙創”平臺,推動企業間研產供銷、經營管理與生產控制、業務與財務全流程的無縫銜接和綜合集成,促進企業間的價值鏈整合,更加有效地動態感知和實時響應消費者需求,打造新的盈利點和轉型方向。“雙創”高地快速崛起隨著“雙創”示范基地、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基地示范城市、國傢級大企業“雙創”示范區等區域性“雙創”探索實踐的逐步深入,各類“雙創”平臺成為各類基地引導資源集聚、開展精準服務、助推中小企業成長、加速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引領帶動瞭地方經濟創新發展。一些基地著力於發展基於平臺的“雙創”集約式綜合服務體,如河南洛陽高新科技企業創業示范基地就搭建瞭“雙創”綜合服務平臺。一些基地依托企業主導的“雙創”平臺打造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生態圈,如海爾的“海創匯”平臺。一些基地著力於推動基於“雙創”平臺的產學研合作,如長沙智能制造研究院與400餘傢軟硬件核心企業合作共建工業雲平臺,實現科研成果從研究到產業、從技術到市場的有效轉移。在中國制造企業“雙創”發展聯盟等一批創新戰略聯盟的大力推動下,開發者大賽、“雙創”成果展、“雙創”宣傳行等活動蓬勃展開、成果豐碩,推動創新創業的理念和思想到達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在全社會形成“創業可以成為生活方式、創新可以成為人生追求”的良好發展態勢。工業互聯網加速制造業“雙創”升級隨著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實施落地和應用深化,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基於工業互聯網平臺整合“解決方案提供商+應用開發者+用戶”創新資源,推動工業知識生產與擴散、培育海量開發者市場,為資源高效整合、產業協同創新、應用快速迭代的制造業“雙創”升級發展奠定瞭基礎,如三一重卡依托樹根互聯工業互聯網平臺與東方國信依托Cloudiip工業互聯網平臺等。預計下半年,將有更多大型企業同步開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和“雙創”,以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撐“雙創”資源匯聚和能力升級,以“雙創”機制促進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發展。一方面,企業基於工業互聯網平臺將行業原理、基礎工藝、業務流程、專傢經驗等共性技術知識代碼化、組件化、模型化,以數字化模型的形式沉淀並開放共享,加快工業知識的復用、共享和價值再創新。另一方面,基於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創業創新資源要素的泛在連接、彈性供給和高效配置,使創業創新的成本更低、速度更快、效率更高。“雙創”推動國企混改步入快車道伴隨著中石化、東航、聯通、中鐵總等31傢第三批國企混改試點的相繼落地,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通過“雙創”推動資本結構調整和機制創新,促進與各類社會資本的融合發展,探索出一條國有資本存量優化、“雙創”利益增量擴張、小微經濟紅利共享的混改新路徑。一方面,通過“雙創”盤活優勢閑置資源,有效放大瞭國有資本帶動非公經濟發展的“軸承”作用。另一方面,通過鼓勵員工“雙創”激發內生活力。預計下半年,將有更多的國有企業借力“雙創”,通過創業孵化、創投基金、研發資源共享、技術服務支撐等多種形式,推動資本結構和生產經營模式的加速轉變,實現從點的突破逐步轉變為系統創新能力的整體提升。同時,依托開放的“雙創”平臺,大企業與中小微企業間的資源協同和供需對接日益緊密,價值創造方式正從線性的價值鏈提升走向網狀的價值網絡構建,大中小微融通發展的格局正在形成,如富士康的“富士康雲”工業互聯網平臺與三一集團的太陽谷雙創平臺和產業賦能平臺。預計下半年,大中小企業之間將從以供應鏈為紐帶的淺層次協同協作演化為基於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深層次融合融通,多主體參與、融通式發展的制造業“雙創”格局將走向縱深。“雙創”機制變革全面展開在“雙創”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個體基於互聯網平臺自由擇業,更深層次地與企業交互協作、融入企業創新。同時,企業更加註重個體潛能的發揮,通過分權賦能等方式不斷增強個體的獨立性、創造性和自主性,組織開始下沉,傳統組織架構顛覆。在此背景下,企業紛紛開展“以人為本”的制度環境建設,使人人都有通過創新創業實現自我發展的機會,使企業能夠通過支持人人創業創新實現自身成長。近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出臺《關於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通過在職、掛職、兼職、離崗等方式創新創業。6月,在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指導下,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中國制造企業雙創發展聯盟等聯合發佈瞭《制造企業基於互聯網創業創新實施指南》,鼓勵“雙創”企業加快建立以人為本的新型勞務關系、薪酬制度和組織架構,推動基於互聯網的創業創新。預計在各類政策和領先企業實踐的引導下,今後將有更多的企業開展“雙創”機制變革的有益探索,通過加快完善勞資關系、勞動關系,建立以貢獻為標準的新型薪酬制度,推動組織架構平臺化自組織轉變,以創業帶動創新,以創新支持創業,打造參與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競爭的新優勢。佈局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領域當前,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制造業融合走向深入,越來越多的企業圍繞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依托“雙創”匯聚的產業資源、專業人才、風險投資等,競相開展智能芯片、智能網聯汽車、工業機器人、智能產品等領域的創業創新。大疆無人機、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等致力於基於人工智能的無人駕駛技術產品研發,已構建起一定的品牌影響力;寒武紀科技與中科曙光合作推出全球首款基於寒武紀芯片的AI推理專用服務器Phaneron,為全球首個人工智能手機芯片華為麒麟970(Kirin 970)提供瞭強大的人工智能處理能力;圖靈機器人、李群自動化等致力於人工智能、機器智能等技術應用,開拓瞭我國高端工業機器人創新發展空間。毋庸置疑,在各類獨角獸企業蓬勃發展的帶動下,將有更多“雙創”企業投入到融合領域,積極引導資源要素向融合領域集聚,集眾智匯眾力,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

source:http://www.indunet.net.cn/staticpage/20181130/11303028.html